浙江绍兴上虞曹娥江边,有江南小镇名上浦,境内有东晋名相谢安隐居地东山。千年以前,东山脚下的曹娥江两岸,曾是夜夜灯火通明,上虞先民创烧越窑青瓷,不仅使上虞成为了世界青瓷的发源地,还一度占据了中国制瓷业的统领地位,赢得了“类冰似玉”和“千峰翠色”的美誉。一个个古窑址,一爿爿青瓷碎片,更是传递着从东汉到北宋那个时代——记录着“世界青瓷发源地”的辉煌和骄傲。
上虞之所以成为越窑器的发源地和东汉瓷器主产地原因之一,是当地具有丰富的瓷土,充足的燃料和便利的水路交通以及较强的技术优势,至宋朝,由地燃料短缺等等原因,逐渐衰落,后来失传,但越窑这项制瓷技术逐渐扩散至江苏宜兴、陕西耀州窑、浙江龙泉直到全国各地,并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新瓷种。
后继有人 重放光彩
在风景风景秀丽浙江上虞小越镇新宅的三雄陶瓷有限公司越窑青瓷研究所。陈鹏飞仔细摸着还未上釉色的“谷仓”,一脸欣然,再经过几道工序,与窑火煅烧。翠色冰艳的一只东汉中晚期的青瓷器“谷仓”将被“克隆”出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项目代表传承人,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陈鹏飞
陈鹏飞凭近40余年做陶瓷工艺的积累,对碎片进行物理、化学定性分析,测定胎土的组成成分、釉色成分和烧制的温度,并一次次地通过实验验证。秘色越窑,在沉寂了千年之后,终于重新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左手春华,右手秋实。陈鹏飞怎能忘怀里无法泯灭的那一次次煎熬?在他看来,这么多年的涌动,仿佛只为领略一次沁人心脾的芳馨,也是为了重温一段曾深藏于心底的秘语。
类冰似玉的越窑青瓷一经陈鹏飞还原,迅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中国陶瓷工艺大师、中国古陶瓷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官窑研究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复活国宝”的名瓷大师叶宏明先生,省博物馆副馆长、越窑青瓷研究权威人士李刚先生的高度评价,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这才是真正的越窑青瓷。”
走近陈鹏飞,凭着他他对陶瓷的钟爱,对陶瓷的贡献。递给我的一张名片上赫然写着:浙江省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绍兴市非遗项目——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浙江省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上虞市收藏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景德镇市科协常委、景德镇市浮梁政协常委。
在作品陈列室里,存放着从从东汉到北宋各个历史时期的越窑青瓷代表作仿制品。各个时期釉色均是不同,制品均达到“形似、质似和色似”,品种达上百余种。有东汉的汉钟(扁钟),三国的羊尊,两晋时代的蛙于,南北朝的狮形烛台,唐朝的龙柄鸡首壶,五代时的鼎式炉和宋代的香薰等等,无论釉色、形态成瓷(胎)质,古风犹存,几可乱真,再现越窑青瓷的辉煌。荣誉室内陈列着的众多奖牌——除作品曾获浙江省科技成果奖、浙江省轻工业厅优秀“四新”产品奖,赴美参加“路易斯安娜世界博览会”、日本“筑波世界博览会”、北京“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博览会”(获银奖)外, 2011年11月非遗薪传——浙江青瓷精品暨中青年十大名师评选活动由传承人陈鹏飞及徒弟三人参加,越窑青瓷作品神兽尊获得银奖;2011年12月浙江省首届民间手工艺精品展,越窑青瓷《民美苒馨》《谷仓》作品获得金奖;2011年12月绍兴市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越窑青瓷《谷仓》和丹青瓷《雍容华贵》获金奖;2012年3月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包装与品牌创新大奖赛上,越窑青瓷作品《甪瑞》被评为原创力奖,《龙凤呈祥》被评为一等奖;2014年4月《越窑青瓷工艺恢复和新产品开发》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此外,还拥有国家外观设计专利150多种……这一枚枚军功章,更似乎向每一个参观者叙说着陈鹏飞曾经走过的艰辛之路,以及得到的丰厚回报。
《越窑青瓷工艺恢复和新产品开发》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烧制了一千年,消逝了一千年,直到当代才重放光彩” 越窑青瓷研究权威人士这样评价陈鹏飞
陈鹏飞从17岁成为陶瓷厂学徒,他接触过青瓷生产几乎所有的工艺,从瓷土的粉碎、过筛到釉料的配制,从制坯、上釉到装窑、烧窑,甚至质检、包装,都十分熟练。正是这段经历,养成了他不怕苦,不怕失败的性格,建立了他与青瓷的深厚感情,成就了他淳厚沉静的艺术品格。
1980年浙江省轻工业厅下达给上虞陶瓷厂“仿六朝越窑青瓷研究项目”, 陈鹏飞作为该课题小组主要负责釉色配方的成员,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当时上虞县文化馆等单位协助下,同时跑遍了上虞境内的越窑遗址和瓷石瓷矿,从原料到古瓷碎片,从窑具到结构,从器型到制作装饰,特别是釉色均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研究。从深埋在土里的片片碎瓷中,他找到了焊接历史的秘方。初级成功的仿制出越窑青瓷,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获得省优秀科技技术成果奖,受到了轻工业部领导和全国陶瓷研究专家的高度评价。
越窑青瓷是我国陶瓷艺术园地中的一枝奇葩,而作为中国青瓷发源地的上虞,曾经见证了青瓷发展的两次高峰,分别为三国、西晋和五代、北宋。据上虞市博物馆提供的考古调查资料显示,上虞有商至宋历代窑址近400处,构成了完整而庞大的青瓷烧造体系,是我国惟一遗存古窑数量最多的县市,其境内曹娥江两岸古窑遗址星罗棋布,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小仙坛东汉青瓷窑址、夏家埠帐子山窑址、窑寺前青瓷窑址和大园坪东汉古窑址等。
“这种著名的瓷种自南宋停烧以后一直无人仿造,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上虞陶瓷厂才开始对越窑青瓷进行仿制,但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该企业停产了,越瓷器仿制又被停了下来。”直到2000年自筹资金陈鹏飞组建起上虞市三雄陶瓷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起。越窑青瓷重新得到更大的创新与发展。早在2009年成为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但是仿制出了这样高水平的产品,一开始投放市场后却没有获得市场足够的认同。“投入的费用一天天在增加,但产出却是微乎其微,”陈鹏飞感叹道,如果单靠越窑青瓷这一项,公司哪怕是养几个人也是有困难的,更别提规模化生产了,而现在为复活“国宝”,他每年都会将做陶瓷酒瓶赚来的钱大把大把扔到“青瓷” 仿制业务上。“尽管是亏本生意,但我觉得值得。毕竟,恢复越窑青瓷是我们的一种历史责任” 陈鹏飞这样说。
娴熟地玩弄着他钟爱的瓷土.在青瓷世界中苦苦追索他心中的梦。沉浸在青瓷世界之中
密封在保险柜里越窑青瓷特殊釉色的“DNA”
越窑青瓷和其他瓷器不同,它必须采用上虞当地的材质。为了寻找特殊成分的泥土,陈鹏飞跑遍了虞山舜水,到青瓷发源地考察,风餐露宿,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终于找到了古人烧制的同类高岭土——这可是越窑青瓷特殊釉色的“DNA”,并且不是一拿了之,只是还要经过特殊工艺的处理。 为了重现青瓷的最高境界, 为了重现青瓷的最高境界,陈鹏飞 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博物馆查资料,请专家指点。
如何使失传千年的青瓷制造工艺重见天日?恢复失传已久的越窑青瓷,有一个难题是青瓷表面釉色,越窑青瓷的釉色深沉,釉彩晶莹,有玻璃的质感。唐代诗人陆龟蒙赞美越窑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可见其釉色之微妙。可是古人并没有为后人留下配方,至今也没有现成的配方可借鉴。于是,为了精准把握釉色配方,陈鹏飞带领青瓷研究所的工程技术人员翻阅了众多的历史资料,经过100多次试验,终于掌握釉色配方,此配方被研究所列入第一机密,密封在保险柜里。
确定配方、制定烧制工艺是堵在他们面前的另两条“拦路虎”。越窑青瓷的釉色深沉、幽静而含蓄,釉彩晶莹鲜润。
越窑青瓷的胎厚而灰。由于当时就地原料中铁和钛的含量都较高,在还原气氛中烧成,所以胎呈不同程度的灰色,釉呈青绿色。但是坯料中硅含量较高,铝含量较低。如果要适合烧成温度,防止器身变形,就非得加厚坯体不可。由于胎较厚,一般厚度在7—10mm左右,因此,透明度就差。胎体致密,吸水率一般在0.5%以下,敲之铿锵有声。
越窑青瓷釉面的呈色,除铁钛含量的多少以外,与烧成温度和火焰气氛有直接的关系。
烧制越窑青瓷的釉层一般在0.1~0.2左右,精光内蕴,类冰似玉,引人入深。釉层厚薄均匀,胎釉结合良好,并无剥落现象。总之,典型的越窑青瓷,是以透明而青翠的釉层,附着在淡灰色的瓷胎上,最终显示出“千峰翠色”的特色来。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除了采用材质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瓷胎的吸水度。“烧制温度必须达到摄氏1300度以上,在烧制过程升温曲线和气氛都十分重要。”陈鹏飞说,为了复原越窑青瓷瓷,他自己也记不清烧了多少次窑。陈鹏飞他们终于盼来了成功的那一天——成功探索越窑秘色瓷的制作工艺。
经过无数次地努力,陈鹏飞终如愿烧制出越窑青瓷,仿制出从东汉到北宋各个历史的代表作,各个时期釉色均是不同,仿制品均达到“形似、质似和色似”,品种达上百余种。
不仅在全国陶瓷产品评比会上被评为“优胜产品”而且在多次的世界博览会上引起轰动。仿晋辟邪和仿东晋羊形烛台还被编入大型画册《中国陶瓷、越窑篇》。形成了从东汉到北宋的青瓷系列,品种之多,质量之高,时间跨度之大,居全国仿古瓷之冠。产品除供应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文物商店和有关文化部门外,还深的国外陶瓷爱好者的青睐。
陈鹏飞除成功仿制各时期代表作外,还仿制出部分国宝级作品。如:三国时期的青瓷盘口壶,西晋时期的青瓷堆雕罐(谷仓),五代时的青瓷鸳鸯水注等等。为南京博物院复制了馆藏一级文物青瓷吉祥纹扁瓶,南通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越瓷皮囊壶,上虞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越瓷虎枕等十余种稀世珍品。陈鹏飞说,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越窑青瓷文化挖掘出来,将上虞的“越窑青瓷”品牌拯救,不让这门璀璨工艺因失传而遗憾。
更凭此在国内的各大展览中连连获奖,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人慕名而来,指定都要陈鹏飞的越窑青瓷。
陈鹏飞说,早些时候中央电视台曾拍摄有关越窑青瓷的片子,结果其中一位记者却发现当地的产品为龙窑(龙泉)的仿制品,随后通过多种渠道终于在“三雄”完成了越窑青瓷的拍摄工作。陈鹏飞说,这个事件也给他提了醒,有必要对这一历史文化瑰宝进行保护和宣传。
南通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越瓷皮囊壶
他拜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古陶瓷委员会主任委员叶宏明先生,成立“越窑研究会”。 承办全国古陶瓷年会。央视,新华社及省市级媒体更是作了多次采访报道,以此提高上虞越窑青瓷文化保护的影响力。积极申报越窑青瓷原产地保护。2009年陈鹏飞成为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创立的上虞三雄陶瓷有限公司也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基地,。
破解秘密越瓷中的贡品秘色瓷试烧成功
在恢复历史名瓷的道路上,陈鹏飞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秘色”一词最早出于晚唐诗人陆龟蒙(?—881年)写的一首诗的篇名:《秘色越器》。据本百科“秘”字条和“色”字条的解释,“秘”字从禾从必,“禾指五谷粮食,“必”指隐匿,两个字符联合起来表示“国家粮食库存数量机密”。“色”字从刀从巴,“刀”指“剁碎,转义指“齑粉”;“巴”指“附着”、“黏着”。两个字符联合起来表示“敷脸用的粉末”,引申指“药粉配方”。所以,“秘色”的意思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产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釉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结合特别牢固。所以,这种配方是极密,专用于皇家瓷器的烧造。
此后,品质愈发晶莹的越窑备受文人雅土推崇,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等赞誉。晚唐起,越瓷中的贡品又得了一个堪称千古绝唱的称谓———秘色瓷。、
秘色瓷以“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而屹立于陶瓷世界千年不朽。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术上难度极高。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几乎全靠窑炉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气氛,釉色可以相去很远。要想使釉色青翠、匀净,而且稳定地烧出同样的釉色,那种高难技术一定是秘不示人的。秘色瓷在晚唐时期烧制成功,不久之后,五代钱氏吴越国就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办,命它专烧贡瓷,的确是"臣庶不得使用"
宋代形成了五大名窑,但秘色瓷似乎没了踪影。秘色瓷在世人眼中一直是个谜。直到1981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宝塔轰然倒塌。在法门寺地宫开启,人们不仅发现了佛教圣物佛骨舍利,而且还发现了一块石刻的供奉物帐碑。碑上明确刻载:“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加上另一件放于地宫后室的八棱瓶,法门寺地宫共发现14件秘色瓷器物!这在瓷器研究界无异于石破天惊!秘色瓷这个千年来只闻其名不见其容的瓷界西施,似乎在地下佛国修行有期,蓦然抚窗凡顾,倩影依稀而令人神往。
2012年5月,陈鹏飞与叶宏明经过研究并多次上法门寺考察首次向外界公布一个好消息:秘色瓷同样来自浙江,上千年来一度成谜的秘色瓷已被成功解密。参照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 已试制出四种秘色瓷器物,并首次向公众展示。
这些被生生还原而逼真如昨的秘色瓷器,以其胎壁较薄、表面光滑 、器型规整、施釉均匀——“如春,翠绿湛蓝;似夏,芬芳弥漫;是秋,流光溢彩;像冬,飘渺凋零”,终让人怦然心动,痴情痴爱。
传承与创新 保护设计知识产权:将青瓷文化发扬光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贵在于人心和生活中开枝散叶、传承不息。陈鹏飞正在努力挖掘越窑青瓷的商业价值,通过市场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他说:“如果我们不担起这份历史责任,越窑青瓷传统工艺就会失传。而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必须传承与创新同步。将青瓷文化发扬光大”
10年来,陈鹏飞将越窑青瓷的工艺做了史无前例的工艺延伸。复兴越窑青瓷文化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官窑研究会会长、全国古陶瓷委员会主任委员叶宏明正在上虞三雄越窑烧制基地作技术指导,对该公司生产的青瓷制品赞不绝口。
越窑青瓷 鹤鹿同春 越窑青瓷 跃 马
其制作技艺已延伸到陶瓷工艺瓶与陶瓷高端工艺品之中。2004年投资新建江西省景德镇市三雄陶瓷有限公司。为全国各地酒类企业提供大批量花色品种繁多,釉色丰富的工艺瓷瓶。设计开发了几千余种新型工艺瓷瓶,申报人陈鹏飞拥有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一百五十多种。目前,已成为国内陶瓷工艺瓷瓶的领军企业,行业中的佼佼者。
2011年与台湾著名陶瓷艺人合作,创立上虞市丹青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明融合。首创高端艺术瓷系列品种,开创出国内崭新的新瓷种—— 丹青瓷,是新开创的品种,也是国内首创的瓷文化新品,它是当代瓷艺的精品典范,是传承数千年的东方古老文化,结合现代文明,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中华古代美好的图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手法独特,制作手段高超,采用特制釉下技术,作品上百道工序,全手工精心制作而成的瓷中极品。
该作品问世,深得国内著名陶瓷专家、陶瓷设计大师的赞同,是越瓷文化中新诞生的极富生命力的新品种
越窑青瓷曾经辉煌一时,想当年,在交通条件十分恶劣的古代,以丝绸、陶瓷等一两种产品开创出一条国际商贸大道并能支撑两千多年,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独门技艺是不可想象的。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青瓷,散发着不竭的消费诱惑力以及商业凝聚力。如果说,巨大的比较经济优势和妙曼的文化艺术内涵是古代丝绸之路不竭的生命力所在的话,那么,而今陈鹏飞正携越窑青瓷现代化的品牌——“三雄——丹青瓷”。走在通往世界各地的新“丝绸之路”上。陈鹏飞那一脸的从容、自信和淡定,恰如越窑青瓷的釉色沉静、雅致和厚重。(完)